6月17日下午,博備用官網開戶app下載學術講座系列第九十八講在經管609召開,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院長、博士生導師荊林波受邀主講題為“構建科學權威公開透明的評價體系”的主題講座。
荊林波就時代變遷的話題,結合近年發生的實例,從四個角度詳細講解了讀者、作者、出版者、評價者的變化,主要表現為:讀者由紙質版閱讀者轉為數字閱讀者;研究者面臨著知識傳播方式變化、傳統理念重構等問題;紙質出版者衰落、電子出版者興起;影響因子評價方法的提出、推廣、問題和反思。學術期刊的運行方式也隨之發生改變:轉變發表紙質刊的方式,只發表電子期刊;改變原本先審后發的發表方式,先發后審,縮短審批時間與審批成本;采用論文單篇出版、域出版等方式;積極應對BAT的跨界和平臺化:對期刊市場的變化做出反映。隨后,荊林波簡要介紹當前期刊的評價政策、機構、評價模型。最后交流環節,荊林波對學生們提出的問題給出了針對性的講解。
荊林波博士,現任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院長,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1世紀“國家級人才項目入選者”國家級人。癡策咨詢委員會委員,現代供應鏈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家標準委委員,多個部委特聘專家。參與多項國家和部委的重大課題研究及總理政府工作報告等重要文件起草,獲得孫冶方經濟科學獎、萬典武商業經濟學獎、“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多項榮譽。社會兼職包括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中國物流學會副會長,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情報理事會副理事長等。代表作《信息服務與經營模式》、《第三只眼看網絡經濟》、《中國商品期貨交割》、《市場營銷》、《電子商務教程》等。
講座現場
聽眾
文:董璨 圖:翁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