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心蕊:成功升學至南京師范大學會計學專業
“既然被吸納為黨的一份子,就要在思想、工作、生活上都向黨組織靠攏。要腳踏實地去實現自己的夢想,明確身上的責任和使命。”作為學生黨支部副書記,蔣心蕊始終不忘入黨初心,保持與時俱進,在學習生活中不斷發揮著榜樣作用。
在備考階段,蔣心蕊有自己的方式平衡好學習和學生工作,適合自己的復習進度和規律的生活作息是其中的關鍵要素。復習之余,她也會協助老師和同學處理一些日常事務,分享交流備考心得。“考研相當于一場信息戰,相比于自己埋頭苦讀,多溝通多交流才能獲取更多的資訊。”蔣心蕊坦言,在學院黨建工作中的學生干部經歷,使得自己在復試中嶄露頭角。
道阻且長,行則降至;學無止境,氣有浩然。“希望學弟學妹們都能珍惜自己的大學時光,不斷尋求有挑戰性的事情,提升生命的意義。堅守自己的初心,以夢為馬,砥礪前行。”蔣心蕊說。
劉蕊熙:成功升學至云南大學產業經濟學專業
大學期間,劉蕊熙曾擔任班級團支書、組織委員,她認為通過學生工作鍛煉了自己的溝通能力,學到了不少技能,也彌補了自己的不足。兩次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學校優秀學生干部、優秀團干部等榮譽稱號,也是對她學業成績和工作能力的認可。
作為黨員,劉蕊熙明確自身責任,堅定夢想,考研路上踏實努力,最終成功上岸。回顧這段經歷,她認為考研過程是既枯燥又幸福的,“就像在黑屋子里洗衣服,你不知道洗干凈了沒有,只能一遍一遍去洗。只有上了考場燈亮了,你才會發現只要認真洗過的地方一定是光亮如新的,而每當穿起這件衣服時也會想起這段難以忘卻的歲月。”
劉蕊熙認為,考研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是堅定信念和調整心態,堅定自己的目標并為之努力,同時也要擁有持續自愈的能力。考研是一場持久戰,會遇到諸多困擾,而這期間,家人和舍友的支持和鼓勵對她來說尤為重要,“和舍友們一起備考,一起分享經驗,遇到困難時互相打氣,或者是復習疲憊了一起運動,一起干飯,都讓我們整個備考過程元氣滿滿。”劉蕊熙如是說。
她表示:“要相信日日夜夜終有回報,看似枯燥乏味的日復一日,一定會在某一天讓你看見努力的意義。”
林柳清:成功升學至福州大學數量經濟學專業
華園四年,宿舍是林柳清擁有最多記憶的地方了。融洽的氛圍給她帶來數不盡的快樂,舍友們的幫助和鼓舞給予她源源不斷的動力。
成功推免至福州大學數量經濟學專業,學習經驗方面,林柳清有自己的方法。她會選擇在精力充沛、學習熱情高漲的時候,優先去復習需要記憶的科目。學習技巧上,她善于利用思維導圖建立更加宏觀、更具系統性的視角來復習知識點,整體思維的學習方式得以打通各個章節以及每門課程之間的連貫性和交互性。
“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回報,但我們總是要盡力去嘗試,只希望在未來的某一刻萌生出如果人生能夠重來的想法時,我們不會后悔自己讓機會從手中溜走,也因此才能有更多的可能性。”在給學弟學妹的建議中,林柳清希望他們能夠抓住機遇,多嘗試,不后悔,“因為一切的可能正孕育于每一次義無反顧的嘗試中”。
袁婧雯:成功錄取至國家稅務總局平利縣稅務局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提交入黨申請書之時,袁婧雯就對黨的根本宗旨牢記于心。她也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入黨初心:擔任班長,積極為班級同學服務;參與志愿活動,貢獻青春力量,曾多次獲得學校優秀學生干部、優秀共青團員等榮譽稱號。
大三開始,袁婧雯就立志考取公務員。“在國考中,面對近六百多個競爭對手,說不焦慮是不可能的。”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是她面對焦慮的應對方法,“放手去做而不只是去想,不瞻前顧后,不逃避回顧,不消耗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態,在因上努力,在果上坦然。”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自律,袁婧雯坦言,備考注定是枯燥又充滿壓力的,面臨各種誘惑考驗,要時刻保持堅定和清醒。
“不必糾結當下,也不必太擔憂未來,人生沒有無用的經歷,夜色難免黑涼,但前行必有曙光。”袁婧雯如是認為。
張文:成功升學至西南大學歷史學專業
“從決定考研那一刻起,前方是鮮花滿地,還是荊棘叢生,一切都取決于自己的努力。”張文的學習之路總是在“轉、轉、轉”。高中時從理科轉到文科,大學時從工商管理轉到漢語言文學,考研時從漢語言文學轉到歷史學,看似“三心二意”,實際上每一步都是她的深思熟慮。“盡管充滿挑戰,但這又有什么關系呢?我最終都做到了,只要是我自己喜歡的領域,我就會盡力把它做到最好。”她笑著說,從一個賽道轉到另一個賽道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自己有沒有足夠的勇氣、毅力和熱愛。
張文有著自己獨一份的學習方法。“我其實并不適合做那種細致到每一步的計劃,如果那樣做的話,我會有比較大的緊迫感,這樣反而什么都做不好。”因此,相較于他人,她更偏向于“松弛地學習”。她大力推薦“番茄鐘學習法”,即學習一小時休息十分鐘,這樣,既做到了全身心地投入,又做到了恰到好處的放松。除此之外,她還會“看心情學習”。“與專業課相比,政治和英語對我來說是比較輕松的科目,所以我不會一下子學一門課太久,如果狀態好了,我就學專業課,想放松一些,我就學政治和英語。”如此一來,她也做到了一天的效率最大化。
“宿舍是我休憩的港灣,舍友是我的助推器。雖然轉專業了,但是與舍友的相處依舊無比快樂,正是因為她們的陪伴和鼓勵,給予了我努力向上的動力。”張文感激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