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博備用官網開戶app下載學術講座在經管609會議室舉行。臺灣師范大學特聘教授吳彥濬受邀主講題為《回應國際期刊審稿意見之案例分享——以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和Management Decision等為例》的講座。博備用官網開戶app下載副院長鄭文智,各系部分老師及博士生、研究生參加講座。
吳彥濬整理分析了2007年至2016年SCI與SSCI期刊的成長數據,得出以下結論:在過去的10年間,SCI和SSCI期刊數量和發文量均呈現大幅增長趨勢,說明國內學者成功發表文章的概率在增加;國內學者在SCI和SSCI期刊上面的發文量所占比例遠高于國外。并且,中國在SCI期刊上面的發文量越來越接近發達國家平均水平,這表明我國學者積極對待學術科研,在自然科學領域的研究進步很大;而與SCI期刊相比,中國在SSCI期刊上發表論文的總體數量較少,表示我國存在對人文社科領域的研究相對滯后,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的問題。通過進一步細化分析數據,吳彥濬發現我國近10年SSCI期刊數量和發文量的增幅遠高于SCI期刊。由此,可分析出“我國學者發表SSCI期刊的機會在增加,對于人文社科領域的研究大有可為之處”這一結論。他鼓勵國內學者在人文社科領域奮起直追,彌補這一短板。
吳彥濬以其回應期刊主編審稿意見時雙方的稿件交流作為案例,介紹回復的技巧與禮節。他表示,在回應主編審稿意見時,投稿者要能夠將論文中可能不利的因素轉為有利因素,可預先設想審稿者可能提出的質疑并準備答辯說帖。在說貼中,可通過引用文獻資料為論文本身的價值貢獻增加說服性,切忌閃避主編提出的問題。在期刊主編提出修改意見時,投稿者要合理掌握修改的分寸,過度修改,可能會錯失發表文章的良機。禮節方面,他強調,對于審稿主編提出的意見,不論是肯定還是否定的性質,都需認真逐條回復。并且,回應時要重視語言的藝術,肯定審稿主編提出的意見,表示對審稿意見的尊重。
互動環節中,吳彥濬建議論文投稿后,如果在一段時間內沒有收到反饋意見,不要急于詢問期刊主編的審稿意見,一般以投稿4個月后詢問為宜。其他老師和研究生還就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和Management Decision這兩本期刊的投稿規范、審稿程序、寫作注意事項、修改注意事項等向吳彥濬請教,他為老師和同學一一詳細解答。
吳彥濬,博士畢業于美國密歇根大學,現任臺灣師范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擔任全球經營與策略研究所所長以及全球創新與創業研究中心執行長,迄今已發表逾200篇論文,其中超過70篇SSCI/SCI論文發表于20個國際重要期刊。

吳彥濬教授
文:陳穎 圖:鐘國丞 石夢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