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曾繁英,楊書想,立峰. 審計倫理認知水平研究綜述與啟示[J].財會通訊,2015(7):16-20 [2]曾繁英.會計教育中能力與素質要素的培養[J]. 教育教學論壇, 2014(5):180-182 [3]曾繁英.會計信息質量:會計師意識形態與會計制度的融合[J].商業研究,2014(7):73-79 [4]楊書想,曾繁英. 審計師道德認知發展水平與倫理決策的關系研究[J].中國注冊會計師, 2014(12):78-84 [5]胡珊,曾繁英. 我國政府創新資金效率研究--以福建省為例[J]. 財會月刊, 2013(11):35-37 [6]陳美容,曾繁英. 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及其效應分析—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例[J]. 財會月刊, 2013(10):47-49 [7]曾繁英. 企業集群治理及其投融資合作研究[M]北京: 經濟科學出版社,2012年5月 [8]Fanying Zeng.Reconstruction the Accounting System of Chinese Endownment Insurance Funds[J]. EastAsia:Comparative Perspective, 2012.(3):23-34 [9]曾繁英. 完善企業科技人員外部激勵機制的方法分析 ——基于泉州市高新技術企業創新需求調查[J]. 科技管理研究, 2011(11):139-144 [10]曾繁英. 交易性金融資產處置業務會計處理之我見[J]. 財會月刊,2011(7):21-27 [11]曾繁英,吳立源.產業集群治理主體研究[J]. raybet雷電競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4) [12]曾繁英. 經理人激勵契約:市場業績與會計業績的融合[J]. 暨南學報(哲學社科學版),2008(2);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財務與會計》(導刊)2008(7)全文收錄 [13]曾繁英. 產業集群的運行邏輯及其制度信任建設研究[J]. 生產力研究, 2008(9);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管理科學》2008(11)全文收錄 [14]曾繁英.經理人股票期權會計問題研究[J].財會通訊,2009(9);人大復印資料《財務與會計導刊》(理論)2009(8)全文收錄 [15]曾繁英. 產業集群治理目標:集群剩余最大化[J].商業研究,2009(3) [16]曾繁英,羅致. 基于擴展平衡記分卡的產業集群績效評價體系研究[J]. raybet雷電競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2) [17]曾繁英.股票期權”稅收政策:缺失與完善[J].稅務研究,2007(4) [18]曾繁英,伍中信. 組織資本的財務意義及其籌集研究[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07(2) [19]曾繁英.人本理念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J]. 安徽理工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1) [20]曾繁英,吳勝譽. 投入產出法:產業集群統計邊界的確定[J]. 決策與統計,2008(12) [21]曾繁英,伍中信. 財務活動與財務關系戰略的競爭優勢分析[J].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5) [22]曾繁英,伍中信. 集群企業融資現狀及政策需求分析[J]. 商業研究,2009(10) |